腹泻、痤疮,也可能是“食物不耐受”惹的祸~

2019-11-07 14:14

1

18岁的小陈,只要一沾上牛奶就会腹泻。“喝一次拉一次,一开始不信邪,现在是真怕了”,小陈说,喝牛奶会腹泻的体验,还得追溯到他小时候,“为了给我补充营养,母亲订了每日送到家的鲜奶,我喝完就开始不停跑厕所……”。后来的成长过程中,也偶尔尝试喝过几次,但都以每次腹泻告终。到医院一检查,医生说:这是“食物不耐受”,即身体对牛奶有“抵触”。

640.webp (3).jpg

2

无独有偶,今年30岁的姑娘小王,长期满脸痤疮,四处求医不见好。到医院检查时,医生提议:可以做一项“食物不耐受”检测,看看身体是不是对某种食物“抵触”。检查结果让小王大跌眼镜:居然对鸡蛋“高度敏感”。鸡蛋可是餐桌上的常见食物啊,难怪小王这一脸痤疮无法根治了。


小王根据医生建议,忌食了一段时间鸡蛋,脸上的痤疮居然慢慢有了改善……


以上这两案例就是典型的“食物不耐受”。正所谓“他人的美食,自己的毒药”,那么,什么是食物不耐受呢?


1

食物不耐受


它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,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,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反应,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,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(III型变态反应),可引起所有组织(包括血管)发生炎症反应,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。如果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,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。

640.webp (2).jpg


2

重视“隐形杀手”,从IgG检测开始!


食物不耐受不同于食物过敏。过敏症状明显,一般很容易被察觉,病人亦可及时就医,及时治疗,而且一般发作一次就可知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,从而做好防御措施,对健康的威胁并非特别严重。


而食物不耐受则被称作人体健康的“隐性杀手”,因为其症状隐蔽,很多人日常难以认识到它的存在,也就难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食物结构。如此一来,如果患者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,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,致使人体产生各类疾病,如高血压、偏头痛等。

640.webp (1).jpg


3

食物不耐受检测意义


  • 为慢性疾病和亚健康寻找新的致病诱因。

  • 从预防角度出发,平衡膳食,消除不耐受食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。

  • 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为患者提供精准可靠的饮食指导依据。

  • 饮食调整过程安全可靠,不需要药物辅助。


640.webp.jpg

4

拿到检测结果后,应该怎么吃呢?


1)忌食:将中高度敏感食物列为忌食,将低敏度食物列为轮替:

  • 6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180天;

  • 5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120天;

  • 4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30天以上;

  • 3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20-30天;

  • 2级不耐受食物间隔3-4天食用1次;

  • 1级不耐受食物间隔1天食用1次

2)轮替:列入轮替的食物,食用的间隔应在4天以上

3)重新纳入原则:

  • 按轻度不、中度、重度不耐受逐步选择;

  • 先选择食物的简单制品;

  • 每次纳入一种食物;

  • 不同食物的重新纳入时间至少间隔1周。
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