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这两案例就是典型的“食物不耐受”。正所谓“他人的美食,自己的毒药”,那么,什么是食物不耐受呢?
食物不耐受
它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,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,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反应,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,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(III型变态反应),可引起所有组织(包括血管)发生炎症反应,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。如果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,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。
重视“隐形杀手”,从IgG检测开始!
食物不耐受不同于食物过敏。过敏症状明显,一般很容易被察觉,病人亦可及时就医,及时治疗,而且一般发作一次就可知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,从而做好防御措施,对健康的威胁并非特别严重。
而食物不耐受则被称作人体健康的“隐性杀手”,因为其症状隐蔽,很多人日常难以认识到它的存在,也就难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食物结构。如此一来,如果患者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,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,致使人体产生各类疾病,如高血压、偏头痛等。
食物不耐受检测意义
为慢性疾病和亚健康寻找新的致病诱因。
从预防角度出发,平衡膳食,消除不耐受食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。
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为患者提供精准可靠的饮食指导依据。
饮食调整过程安全可靠,不需要药物辅助。
拿到检测结果后,应该怎么吃呢?
1)忌食:将中高度敏感食物列为忌食,将低敏度食物列为轮替:
6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180天;
5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120天;
4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30天以上;
3级不耐受食物需忌食20-30天;
2级不耐受食物间隔3-4天食用1次;
1级不耐受食物间隔1天食用1次
2)轮替:列入轮替的食物,食用的间隔应在4天以上
3)重新纳入原则:
按轻度不、中度、重度不耐受逐步选择;
先选择食物的简单制品;
每次纳入一种食物;
不同食物的重新纳入时间至少间隔1周。